四、傳統測量電位外移前準備工作的缺點
不管是采用電位外移正、反接線測量,發電機定子繞組端部引線接頭,引水管搭接處的手包絕緣椎體,相間連線并聯塊等部位,(據統計)試驗前都需在上述部位包以厚0.1-0.3mm、寬120mm、總計長約270m、約30-47m2的鋁箔紙;需三位技工3-4小時進行包扎,特別是汽、勵兩側六十個端部絕緣盒錐部接頭,由于它們之間縫隙小,操作不便,有力使不上,常會將手蹭傷 經常包不嚴、松弛嚴重影響測量的準確性,在發電機下端蓋不取的情況下約三十余點盒部,錐部無法包扎進行測量;對于發電機引線、中性點、出線的手包絕緣由于絕緣結構空間有限、上面有引水管,引線并聯塊等結構此空間較狹窄,工作人員鉆里面,蹲在定子出線膛內包扎鋁箔紙,非常吃力,拆拿鋁箔紙時,常因為包扎的部位比較隱蔽看不到而遺漏造成隱患。
五、創新自制測量棒,快速測量電位外移方法
鑒于傳統測量發電機電位外移試驗前工作量大、繁瑣的準備工作,遺留隱患多的缺點。根據現場實際情況;發電機的絕緣結構,自制了電位外移測試棒,用長1.20-1.5m(根據現場情況制成長短不同的)有一定耐壓強度,厚0.5mm的空心環氧玻布璃絕緣管,內部串入耐壓為五十千伏、直徑為2.5mm2的硅橡膠導線,將此端頭接在用細銅絲網和海綿制成的橢圓型端頭上,導線與銅絲網接牢固并與空心環氧玻布璃絕緣管綁扎固定制成專用測試工具;測量時用橢圓型端頭(此端頭可根據發電機端布絕緣空隙的大小可制成大小不同的)接觸待測發電機定子繞組端部絕緣頭,另一端接到電位外移測試儀上,隨心所欲的移動自制測量工具接觸端部絕緣并讀取電位外移數值。(圖1為用自制測試棒現場測試圖);(圖2為自制的測試棒實效圖)多年來,用此專用工具測量了多臺300-600mw發電機組,發現端部絕緣盒缺陷二十五次;引線端頭、出線、中性點手包絕緣缺陷達三十九次;端部手包絕緣錐部引水管滲水七次;發現出線、中性點圓頭與瓷套的接合部位十七次;特別是對于傳統包扎法的電位測試所測不到的部位,采用自制測試棒能準確、快速發現,為檢修工期、質量都能提供可靠保證。對于滲水缺陷,用此測試棒測試多起,發現后剝開引水管與繞組絕緣盒內為引水管銅螺母內紫銅墊廠家裝配工藝不良,定冷水滲出造成電位外移超標。
圖1為用自制的測試棒現場測試圖 圖2為自制的測試棒實效圖
多年來先后為九個發電廠做了發電機電位外移試驗,用自制的測量棒發現廠家遺留下的缺陷,氣泡、開裂、滲水達二十余次,絕緣老化、微裂等缺陷五十余次。用此自制測試棒還可測試絕緣結構間隙狹小,用傳統方法包扎申不進手,有力使不上的大型電動機(如電泵給水泵電機、循環水泵電機)的端部絕緣、引線絕緣都能快捷、方便發現絕緣缺陷。
為驗證此測量棒的可靠性、快速性,選擇了某臺發電機同部位的測量數據與采用傳統方法正、反接線測量數據比較,符合相關試驗標準。表格1為試驗測量數據。
表格1
結束語
通過對傳統電位試驗接線法的分析,對比創新型自制的發電機電位外移測試棒,現場測量結果科學、可靠、發現缺陷準確,機組大、小修、搶修以及大容量電動機均可使用;安全性高,解決了過去費時、費力浪費材料的缺點?,F場使用實效性強,便于推廣。
參考文獻
[1]電氣設備試驗及診斷技術 張帆
[2]火電廠電氣設備技術 胡強
作者簡介:萬鈞 大唐國際張家口發電廠 電氣 高壓試驗班,助理工程師。